幼教入行兩年,即將帶第三屆學生的個人回顧

學生時期對教師職業嗤之以鼻的我,沒想到已經在幼兒園度過了兩年時光。在劇烈動蕩的大時代帶了兩屆學生,兩年暑假都讓人難忘。去年由於手足口病大爆發,幼兒園被迫提早結束學年。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被迫online learning,我與學生的面對面互動時間實際上只有兩個月。種種不完整的感覺讓我感嘆VUCA時代是無法等人完全做好準備再去面對的,也不會讓你整理好收尾的細節再依依不捨地對事物說再見。變化只是發生於一瞬,影響卻持續久遠。以前把“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掛在嘴邊的我,要慢慢適應這種新常態,時常提醒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以前不想做教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老師年年月月都在台上重複講著一樣的內容,看著一樣的教科書。那時坐在教室眼睛看著黑板,頭腦還在熱切盼望去尋找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我,又怎麼可能忍受這樣“機械化”的工作呢。直到我帶了班,身邊有一群每天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在變化的兒童,我才發現教學這件事遠比想像中豐富和立體。很多人看我的工作崗位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第一年已經學會如何操作,第二年就可以按照上一年的步驟重複講一樣的故事書,給孩子玩一樣的玩具就行了。如果把和孩子相處僅僅看成是一份看護,保證他們不受傷地認真學習的工作,那大概幹多久都不會有想了解更多的念頭。然而讓我想去了解更多的衝動,是來源於他們的每一次哭泣,同伴之間的爭奪玩具,中午不想吃飯,課堂上的吵鬧和走神……原諒大人只會用笨拙和帶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去看待兒童這些“不好”的行為和現象。正是在他們身上每天發生的這些讓大人意想不到又頭痛的“危機”,讓我想去探究背後的原因。

與其說是單方面的教學,倒不如說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建構的過程。這是作為學生時代的自己在傳統教育體制下未有機會參與的遺憾,也是現在作為教師的我想讓學生感受到的。看著一個個鮮活而不同的生命存在,我不斷思考如何避免把他們裝進一樣的容器裡。想起以前在新聞上看過日本培育奇怪形狀的西瓜,瓜農給西瓜套上不同形狀的模型,長出來的西瓜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生怕自己會成為一個為了滿足成人的期待而為孩子套模子的瓜農。於是我買來很多書,關於育兒的,教育的,在疫情期間大量地閱讀。當我有一定理論基礎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還是感覺很虛。沒有大量有意識的兒童觀察和記錄闡釋作基礎,難以把理論和實踐糅合。在閱讀了瑞吉歐後更是意識到記錄的重要性,包括作爲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情緒和感受記錄。爲了在看見自己和對外表達之間保持富有張力的平衡,這個博客誕生了。

我會在這裡記錄自己的教學感悟,讀書感受等等。觀察,記錄,闡釋,讓變化看得見。

Read more

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好的設計師

晚餐時間,M同學和我分享今天他在工作上的一個小細節。他在網頁的底部加了一個一鍵返回頂部的小按鈕。讓他驚訝的是,這個在我們看來平常的舉動,原來這麼多人沒想到。而他們都在這個功能出來後,紛紛表示好評。於是我們疑惑,這真的是很平常的事情嗎? 我也想分享一個小故事。上週媽媽買菜用的拉車的輪子壞了。家裏的發明創造專家,我的爸爸,幫媽媽換了新的輪子。新輪子拉起來靜音順滑,比原本的車輪子還好使。做了這麼一件好事,我想本來應該叉腰自豪的時刻,爸爸用來上下打量了拉車,檢查各個部件是否還有問題。果然,他真的有所發現。 順着爸爸的視線,我看到在輪子旁邊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兩根分叉狀的鐵絲,我心裏想:這不會有使用危險吧。隨即他取了一段軟的膠管,套住了鐵絲邊緣,並且用火燒使得膠管和鐵絲粘合。這是一個很微小的瞬間,卻帶給我很大震撼。家裏的很多地方,第一眼看覺得“這什麼嘛?”,“有必要嗎?”,第二眼仔細看,纔會發現爸爸的用心。比如說,他會在開放架子的邊緣放置一個廢棄的塑膠盒,這樣架子上的東西就不會往下掉,又可以廢物利用。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擁有同理心,多大程度上是一個人與生俱

By Chloe

記美妙的共學經歷

今年初我有對去年做一個概括性的總結,最近偶爾翻開,心裏覺得去年有幾件重要的事情還是值得被詳細記錄下來,讀書會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我目睹並認真參加了一些讀書會。說“目睹”是因爲,這些讀書會都是自由生長出來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的去組織並召集一羣人過來讀書。尤其是整個讀書會下來,它們具有的生命力帶給我許多意料之外的驚喜,雖然讀書會結束已久,但我仍時不時回味這份體驗,並讓我進一步思考,一個好的線上共學社區可以怎麼做。 去年五月,我參加了一位朋友開設的網絡素養課。在一次課後作業中,大家需要運用所學知識去搜索“唐鳳”這個人,並記錄自己的搜索結果,課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怎料搜索結果讓大家都對這位臺灣IT大神相當感興趣。我還記得其中一個搜索結果是,在不久前的2020年臺灣出了一本關於唐鳳的傳記,《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於是,一位同學發出了有沒有人一起共讀這本書的邀請,結果一天以內就有不少人用行動來熱烈迴應。在一次課程中萌發的一個讀書會就這麼在機緣巧合中建起來了,這可不在課程設計者的計劃之中! 要想想,當時網絡素養課的進度是每週末三個小時的線

By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