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入行兩年,即將帶第三屆學生的個人回顧
學生時期對教師職業嗤之以鼻的我,沒想到已經在幼兒園度過了兩年時光。在劇烈動蕩的大時代帶了兩屆學生,兩年暑假都讓人難忘。去年由於手足口病大爆發,幼兒園被迫提早結束學年。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被迫online learning,我與學生的面對面互動時間實際上只有兩個月。種種不完整的感覺讓我感嘆VUCA時代是無法等人完全做好準備再去面對的,也不會讓你整理好收尾的細節再依依不捨地對事物說再見。變化只是發生於一瞬,影響卻持續久遠。以前把“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掛在嘴邊的我,要慢慢適應這種新常態,時常提醒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以前不想做教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老師年年月月都在台上重複講著一樣的內容,看著一樣的教科書。那時坐在教室眼睛看著黑板,頭腦還在熱切盼望去尋找人生更多可能性的我,又怎麼可能忍受這樣“機械化”的工作呢。直到我帶了班,身邊有一群每天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在變化的兒童,我才發現教學這件事遠比想像中豐富和立體。很多人看我的工作崗位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第一年已經學會如何操作,第二年就可以按照上一年的步驟重複講一樣的故事書,給孩子玩一樣的玩具就行了。如果把和孩子相處僅僅看成是一份看護,保證他們不受傷地認真學習的工作,那大概幹多久都不會有想了解更多的念頭。然而讓我想去了解更多的衝動,是來源於他們的每一次哭泣,同伴之間的爭奪玩具,中午不想吃飯,課堂上的吵鬧和走神……原諒大人只會用笨拙和帶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去看待兒童這些“不好”的行為和現象。正是在他們身上每天發生的這些讓大人意想不到又頭痛的“危機”,讓我想去探究背後的原因。
與其說是單方面的教學,倒不如說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建構的過程。這是作為學生時代的自己在傳統教育體制下未有機會參與的遺憾,也是現在作為教師的我想讓學生感受到的。看著一個個鮮活而不同的生命存在,我不斷思考如何避免把他們裝進一樣的容器裡。想起以前在新聞上看過日本培育奇怪形狀的西瓜,瓜農給西瓜套上不同形狀的模型,長出來的西瓜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生怕自己會成為一個為了滿足成人的期待而為孩子套模子的瓜農。於是我買來很多書,關於育兒的,教育的,在疫情期間大量地閱讀。當我有一定理論基礎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還是感覺很虛。沒有大量有意識的兒童觀察和記錄闡釋作基礎,難以把理論和實踐糅合。在閱讀了瑞吉歐後更是意識到記錄的重要性,包括作爲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情緒和感受記錄。爲了在看見自己和對外表達之間保持富有張力的平衡,這個博客誕生了。
我會在這裡記錄自己的教學感悟,讀書感受等等。觀察,記錄,闡釋,讓變化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