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十幾萬這麼學英語,我心疼錢更心疼孩子
這天有老師請假,我去幼兒園班級幫忙,與班裏剩下的一位外教老師一起合作。雖然只是短短一個下午,卻足以讓我肌肉緊繃,內心咆哮,身體內各種複雜情感湧動,忽疑惑,忽擔憂,忽憤怒,忽悲哀。可是出於禮貌,臉上還要保持鎮定與微笑。怎麼辦?
唯有悄悄拿出手機記錄,拍下那些讓我驚訝的教育畫面,用頭腦記住那些我原本希望不會看到的教育場景,臨走前還不忘跟孩子們聊個天。因爲那纔是真正的,原本的他們。
喫過午飯刷完牙後,孩子們就要上牀午休了。作爲工作日永遠睡不夠,起來後還忙碌了大半天的成人,午休簡直是拯救下午的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對於永遠沒玩夠,精神與體力旺盛的孩子來說,就不是那回事了。午休時間過半,大部分孩子安然入睡,可是有兩個男生總是四周張望,手指天花板,在不留意間還做手勢,靠嘴型說悄悄話來遙距通信呢。就像大多數幼兒園那樣,在午間,孩子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休息,就算睡不着,也要躺下。
可是睡不着,不想睡,除了繼續躺下,還可不可以進行別的,不影響他人睡覺的,安靜的活動呢?疲憊使我不能繼續思考,拋出問題在腦海,一邊輕拍孩子入睡,一邊徐徐閉上眼睛。
午睡過後,我與孩子們一起收拾,疊好被子。走進課室,迎接他們的是桌上老師準備好的工作紙,作爲下午的第一個學習活動。孩子們被要求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出鉛筆和彩鉛塗寫印有字母的工作紙。紙上印有他們最近在學習的英文字母E,還有四張以E開頭的物體圖片,以及該物體的英文單詞。大家都在安靜地塗着,只有剛剛不睡覺的一個男生髮出不合時宜的笑聲。老師嚴肅發話了:”你過去那邊的桌子上,單獨一個人坐着塗,沒有塗完等一下不可以喫下午茶。“周圍更加安靜了,好像大家都生怕自己會遭殃,只敢自顧自地刷刷地塗色。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老師走過去檢查每個小朋友的工作紙。
”What is this?”
“Elephant”
“What is this?”
“Egg”
“What is this?”
“Envelope”
“What is this?”
“Elbow”
不是每個四、五歲的孩子都知道怎麼讀這些單詞,大多數時候老師讀一遍,孩子跟着讀一遍。讓老師檢查過作業的孩子才能去洗手喫下午茶。
下午茶過後的圓圈時間,老師拿出打印好的閃卡,帶着大家認識閃卡上的單詞。老師先一個一個地問學生,閃卡上呈現的人物職業是什麼。大概是初次認識這些單詞,幾乎每個孩子面對老師的發問都無法憋出一個詞兒。還要繼續問下去嗎?可以停下來了嗎?
在一旁的我因爲這簡單又複雜的問答環節感到坐立不安。本來以爲趕緊結束,就可以趕緊放學。沒想到還是由那個不睡覺,不聽話寫工作紙的男生打破了這無法安置的尷尬。因爲他發出搞怪的聲音,引得周圍的同學咯咯直笑。可是沒笑幾秒,這位男生就以破壞課堂紀律爲由被訓斥,大家也就安靜下來了。
完了以後,老師繼續示範讀閃卡上的單詞,並做出一些粗略的解釋。
幾個小時的觀察讓我離開教室時有點恍惚。我是來到了公立學校的小學教室嗎?這明明是十幾萬學費一年的,以培養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爲目標的學校呀。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個沉浸式的語言環境裏學到英語,大概沒有想到孩子會沉浸在被外語包裹着的另一種灌輸式教育中。我始終認爲比起外語學習,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更多值得我們關注的部分。
如果只是爲了學好英語,孩子在一個不被理解和尊重的環境下學習,那纔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說了,如果是打印工作紙,使用閃卡讓學生“學英語”,那如今大部分家長都能勝任,爲什麼要把孩子置於這樣的課堂裏呢?作爲關心孩子教育的人來說,特別是父母在爲孩子選擇學校前不妨思考這些問題:好的教育一定是貴的嗎?貴的教育一定是好的嗎?什麼纔是我心中好的教育呢?
帶上這幾個問題去探校,留心觀察學校的環境佈置,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應該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去看待五彩繽紛的宣傳資料和招生主任爛熟於心的話術。有些時候,不被提及的地方可能透露出重要的細節,習以爲常的做法往往帶着隱藏的價值觀。
或許有人會說,你只是一個幫忙的輔助角色,要適應不同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確實,我們都在自己的工作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是有時候我們需要警惕角色帶來思想上的麻痹,也需要勇氣去進行行動上的反思。同時,在惡劣的教育環境下,保持清醒頭腦的教育工作者也要認識到,學校是我們工作的場所,但絕不是思想和行動的邊界。
爲什麼要這樣做?
一定要這樣做嗎?
還可以怎麼做?
新的一年,有憧憬,有期待,有預感依舊會很難,繼續握着CT(Critical Thinking)三問,保持對人的敏感,勇敢上路。